<p>2010年6月25日,中国当代美术界最负盛名的大师吴冠中去世,享年91岁,在吴冠中去世后,有记者参观了大师在京城的住所,发现他的住房竟然只有小小的两居室,而其作画的书房,连5平方米都不到,依现在媒体的语言,吴冠中属于不折不扣的蜗居&ldquo;蚁族&rdquo;,这真令人百味在心。</p>
<p>在我辈眼中,吴冠中这个名字就应该是印钞机、黄金矿,近年,他的画被炒成了天价,据说一幅《长江万里图》拍卖时就卖了5712万元,2009年其作品成交额达2.2亿元,而他的所有交易作品,交易量现达到17.8亿元,某&ldquo;富豪榜&rdquo;将他列为中国内地第二富豪。在一般人看来,像这样的富人,住别墅豪宅是最起码的,----不,他应该拥有庄园,买海岛,建城堡,至于弄个什么三房两厅、四房三厅的居室,即使京、沪两城的豪宅,他也就是挥毫泼墨一番顷刻便可弄到,因为他的画笔,堪比已故洪迅涛先生所绘动画片《神笔马良》之神笔,随便画一辐,卖个数百万元不成问题,一幅《炮打司令部》的画,因为据说是他所作,在他否认之下,竟也拍卖出高价。可是,吴冠中大师多年来却一直身居蜗室,理发时也没去高档美发厅,而是在家居附近路边摊头理发,这种简朴生活,怎不令人乍舌?</p>

<p>这些年,对于住房的新闻,人们大都关切于心,媒体不断渲染在城里打工、就业的&ldquo;蚁族&rdquo;青年如何蜗居之苦,还拍了电视剧《蜗居》,许多年轻人还未立业,就逼父母买三室两厅房大房,而且还不满足,恨不得刚工作就能坐拥别墅、私人飞机、豪车,如此追求,大都是媒体盲目炒作、攀比的结果。</p>
<p>其实,有关名人蜗居的例子,吴冠中并非第一人,当代医学大师裘法祖,生前与德籍夫人住的房子地只有60多平方米;而&ldquo;两弹一星&rdquo;的元勋钱学森大师,住的也是上世纪50年代组织上分配的老楼房,书房也不大,他多次谢绝调房,自己也没去买大房子。但遗憾的是,我们的许多媒体对这些名人蜗居的新闻,从来就不感兴趣,也不见他们去炒一炒,而对刚工作就住了小房子、或租房住的年轻人之&ldquo;苦楚&rdquo;却大炒特炒,而这样的炒作,正是房产商所需要的,因为这种炒作,滋长了青年人中的一种盲目攀比情绪,房子需求量大,房价如何会不高?</p>

<p>从钱学森、裘法祖、吴冠中等大师们的例子中看出,房子的大小优劣,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成正比,遥想当年,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写下大量著作,在马背上吟成精品诗篇;而抗战时的西南联大,则在农家堂屋中培养了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,可知是否华屋,对个人成就并不一定重要。以我们当代中年以上的人而言,谁不是从蜗居过来的?我就在10平方米斗室中住过10年多,后来又在22平米房子住过多年呢。我认为,年轻时房子住小一点,并不一定日后就对社会没有贡献。所以,我倒希望媒体能把吴冠中这样的&ldquo;名人蜗居&rdquo;新闻狠炒一番,虽然不指望把房价炒下来,但却可以让许多蜗居的&ldquo;蚁族&rdquo;安心于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来。</p>

<p>当然,我并不反住大房子、好房子,只要条件许可,住好点,提高生活质量,没什么不好。但是,我希望媒体不要过多地渲染年轻人的蜗居,对于家境不好、来自欠发达农村的青年而言,刚进城蜗居着奋斗是很正常的,通过奋斗可以改善处境。现在大炒特炒蜗居之苦,偷着乐的却是房地产老板,需求量大,房价想降也难(高房价问题很复杂,这里无法展开谈)。所以,我觉得社会应该多谈一点名人蜗居的新闻,以遏制一下物欲横流观念的蔓延。<br>以上信息由1stphonecard提供。<br>
<a href="http://www.1stphonecard.com/phonecardInfo.cfm?ProductID=1&amp;CountryID=1&amp;r=32">http://www.1stphonecard.com/phonecardInfo.cfm?ProductID=1&amp;CountryID=1&amp;r=32</a><br>&nbsp;</p>